close

本文引用於:自由電子報

文/詹純玲

政府為了救經濟發放消費券,無論父母是否在乎這筆錢,及對於孩子消費券使用權的主張是什麼,可不要因為這個政策壞了親子關係。

小清指著雜誌上的商品說:「媽,等到發消費券時,我要去買這些東西。」

媽媽說:「不行!消費券怎麼會是你的?那是大人的。」小清回應:「電視上明明說『每個人』都可以領3600元!你們大人最會A小孩子的錢了!」然後氣呼呼的回到房間。

類似的親子爭執不時聽到,雙方心裡都很受傷。孩子生氣所有權被剝奪,父母則生氣又無奈孩子的不講理,好像給他們是理所當然,不給就是欠他們。

看起來國家經濟還沒有因為消費券提升,有些親子關係卻因為消費券開始降溫。

你們家也有類似狀況嗎?或是還沒有人提出,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情況?

你認為消費券使用權屬於誰呢?跟你孩子的期待一樣嗎?若不一樣,爭執就有可能因此而起,如前例;或者孩子不解為什麼要給他?而失去了教育功能。

政府為了救經濟發放消費券,無論父母是否在乎這筆錢,及對於孩子消費券使用權的主張是什麼,可不要因為這個政策壞了親子關係。若能充分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及溝通,消費券說不定成為家庭的凝聚力呢!


<焦點話題>到底屬於誰 你說說看

消費券到底是誰的?因政府宣傳是「每個人」3600元,有些孩子主張那是他們的。那父母的看法又是如何呢?我們採訪了幾位父母,歸納成幾種想法:

1.認為是父母的:經濟是大人在管理,要拿來家用;或不想讓孩子覺得錢是很容易得到的。

2.認為是孩子的:原來就有經濟預算,這是額外收入,所以讓孩子自由消費。

3.認為就像壓歲錢一樣,在家庭經濟許可範圍下,可部分給孩子使用。

4.認為是全家人共有的,一起商量使用。

你們家是哪一種呢?無論哪種想法,父母可以想想的是:如何讓消費券可以讓家人關係更凝聚,且對孩子有教育功能?怎麼做呢?

先了解孩子對消費券的想法是什麼,無論答案是什麼,都不否定孩子的任何看法,而是聽聽看他為什麼會這麼認為!


<家長對策>為券起衝突 說清楚講明白

若孩子對消費券的期待與父母不一樣時,家長可以有兩種方向解釋:

一、幫他了解政策制訂的構想:

1.除了為了促進經濟外,當初制定發放政策是以家庭為單位,後為方便計算,才以個人為計算單位。

2.讓孩子知道消費券發放的財源,主要來自於大人賺錢之後繳的稅。當孩子了解到消費券是父母所做的貢獻後,比較能接受自己跟消費券的關係,而不是堅持在每人可以發多少了。


二、幫他了解家裡的情況:

其實這波全球經濟風暴,有些孩子也敏感到了,也會想關心家裡的經濟狀況。若家庭經濟有些困難或變化,也可略微讓孩子了解,因此他們會比較能接受將消費券使用在家用的做法,而能共體時艱。例如有位媽媽跟孩子說:「我們家吸塵器壞了,我們三個人的消費券加起來剛好可以買一台耶!你們認為呢?」

當然如果消費券想讓孩子自由使用時,家長可以陪孩子想想打算如何支配消費券。讓孩子知道消費券的使用方法,想想哪些是他需要,還是他想要,然後做有效的支配。

(作者為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n1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